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7月27日至8月2日,3044AM永利集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青海大学参加“守护‘中华水塔’”暑期主题实践研修班。研修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实践,旨在将鲜活的青海经验转化为高质量思政课教学资源。此次研修由3044AM永利集团副院长刘瑞带队,学院20名教师参加。
深学理论,筑牢思想根基
7月28日,研修班举行开班仪式。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何芳芳致欢迎辞。刘瑞代表学院对参训教师提出三点期待:一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思想根基;二要创新教学方法,挖掘鲜活教学素材,打造“有知有味”的精品课堂;三要深化协同合作,构建育人合力,将研修成果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
在专题学习环节,参训教师聆听了青海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孙发平教授题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报告,从“习近平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擘画与科学指引”“习近平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中国国家公园的发源地与践行地”“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等四个方面,系统学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的生动实践。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杨莹教授在《MBA案例教学法》专题报告中,以“全案例”理念重构教学课堂,为思政课教师革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提供了宝贵思路。
实地研学,感悟生态伟力
在实践考察环节,教师们走进时代楷模纪念馆,聆听尕布龙同志倾尽余生将西宁南北山从荒山秃岭变为生态园林的感人事迹;在青海湖生态博物馆,探访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在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长岭沟示范园,教师们跟随讲解专家考察山水林田系统治理的科技创新;在湟源小高陵精神展馆、小高陵民俗馆,重温小高陵人民“治山水、修梯田、善创新、重传承”的奋斗历程;在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了解青海湖裸鲤救护的关键举措,见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在青海自然资源博物馆和青海省博物馆,纵览青海生态资源禀赋与深厚人文历史,全方位、立体化感知了“中华水塔”守护行动的伟大实践与丰硕成果。
成果转化,赋能思政课堂
此次研修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成果转化。8月1日下午,参训教师结合每日研学内容,分组开展研讨交流、成果分享。刘玉威、奚冬梅、刘贝贝、钟俊平、曲雯嘉、杨延霞等6位教师代表从尕布龙精神、青海湖生态治理、小高陵奋斗历程、裸鲤保护等多个维度,围绕如何挖掘青海生态实践的育人价值、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深入研讨,为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感染力注入新动能。集中研讨结束后,研修班举行结业仪式。
此次研修使教师们深刻体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大地的生动实践,切身感受到青海牢记“国之大者”、守护“中华水塔”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就。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研修汲取的丰富养分和汇聚的鲜活案例带回课堂,生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思政力量。(供稿:3044AM永利集团 辛同 图片:辛同、青海大学 金鑫 审核:刘瑞)